香港家具棄置趨升
港人環保意識薄弱,家具成重災區,年尾送舊迎新,更是棄置舊物的高峰期,大大加重堆填區的負荷。有回收家具的機構指,家具棄置率有按年上升趨勢,被棄置回收的物品中,有市值約三萬元的洗衣連乾衣機,亦有簇新的名牌家具,有人甚至因家人不喜歡新買的梳化,添置數天便通知他們回收:「成日都有呢種情況,我哋都已經麻木。」有業界及環團批評政府對鼓勵減少棄置傢俬「零動作」,促政府向廢家具徵費,避免不必要浪費。 負責回收及以低價出售舊家具的非牟利組織曙光計劃成立於二○○七年,初時接收一些小型家電及舊衣物等,但隨着愈來愈多人反映想丟棄家具,計劃負責人決定轉為接收廢家具,免造成浪費。 曙光計劃主席何峻維表示,家具棄置率有上升趨勢,一三年每日回收的家具重約四噸,一四年上升至約五噸,一五年更飆升至重約六噸,而回收的家電一三年每日約有十至二十件,一四年增至每日約有三十至四十件。他估計全年回收量會進一步增加,擔心堆填區的負荷亦日增。 回收機構:兩成是全新 何峻維指出,港人普遍環保意識不高,「不鍾意就換。」回收得來的家具一般有七至八成新,有一至兩成更是全新。他坦言,一日收到千多個要求回收
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今正式動工
【星島日報報道】由政府斥資5億5千元興建的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1月21號正式動工,預計可於明年中落成啟用,每年可處理3萬公噸受管制電器廢物,以支援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畫的實施。 立法會財委會於去年2月批准撥款興建設施,環境保護署於去年5月透過公開招標,與由德國及本港合資的環保回收公司簽訂總值約17.27億元的合約,以設計、建造及營運位於屯門環保園的廢電器電子產品及回收設施,每年營運費用約2億元。 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畫將涵蓋冷氣機、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電腦等8類受管制電器廢物,有關電器的製造商及進口商須登記,就其在香港分發的受管制電器繳付循環再造徵費,並須為消費者提供免費除舊服務。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出席動土儀式時指,計畫是港府對回收工作的重要投資,有關條例草案已於去年3月提交立法會審議,已完成法案委員會審議的階段,期望可盡快恢復二讀辯論並通過法案,於明年中全面實施有關的生產者責任計畫。
環保署聯合校園 回收舊電腦 設備近8000件
香港環保署連續三年舉辦“校園電腦電器齊回收”活動,環保署希望透过活动为学校提供收集及运输服务,妥善回收新学年替换的废电器电子产品,同时促进校园减废回收的风气。 今年舉辦的“校園電腦電器齊回收”活動已經結束,回收近8000件共75公噸的舊電腦設備、舊電器和其他電子產品,參加活動的中小學達到175所,活動希望能幫助學校推動校園建立惜物減廢和妥善回收的綠色文化。 參與環保,由我做起,
慳電之家 – 與環境局長比較
黃錦星局長是慳電之人,最近公開了他家用電新低紀錄的電費單,二月份用了104度,有報章問:「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見到呢張電費單,會唔會急起直追再創慳電紀錄呢?」(註1) 答案是:我家近半年用電較低的紀錄是兩個月176度(有圖為證),即是一個月88度,比104度還低,要追的是星爺。順便指出,政府的電費津貼剛好在展示賬單的月份用完,相信比星爺晚。 有人以為我家晚上不開燈,而且生活艱苦,讓我告訴大家,我們生活質素十分好,不只晚上有開燈,而且我家電器不比一般家庭少,只不過我家奉行:應用則用,不用則關,盡量避免浪費。 明白自己的浪費會為天下蒼生帶來氣候變化以及衍生的苦難,關掉電源自然成為生活習慣。 慳電不難,關鍵只在一個「念」字。 文章來源: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hk/2016/05/blog-post_29.html
香港人每日棄置528萬膠樽
立法會三讀通過玻璃飲料容器徵費立法,惟被港人日棄528萬個的膠樽,推算回收率只達14%,其生產者責任立法仍無期。有環團促製造商承擔處理廢物的責任,而政府要從速部署生產者責任的立法。 不少人貪方便飲用樽裝水,環團綠惜地球主席、研究水資源管理的李煜紹指,現時納稅人變相補貼了飲品製造商的買水開支。他解釋,現時樽裝水商只需向水務署繳付一半供水成本,即以4.58元就可獲1,000公升,相等於2,000枝500毫升的樽裝水水量,以超市每枝售4.4元來計算可收取8,800元,收入較食水成本多1,920倍。 綠惜地球亦按14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推算出「聚脂纖維塑膠瓶(PET瓶)」的回收率只有14%;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港府於04年進行內部研究,以0.5元按樽制收回膠樽,估計有8成膠樽獲回收,收入更可成立基金自負盈虧;他強調「答案比問題多」,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回收做法可供參考。環團總幹事劉祉鋒呼籲現屆政府應就膠樽等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的立法準備,下一屆政府就可以接軌。 其中一間樽裝水生產商太古可口可樂香港指,不能單以水費計算樽裝水的成本,因涉多個生產步驟以符合本
請簽名及廣傳:實施 膠樽回收 制度
小時候,在士多買玻璃樽裝飲品,飲完後,可以「回樽」,只要把玻璃樽還給士多,老闆便會退還五毫子。但隨著士多式微,按樽也隨之越見越少,幾乎成為香港人的「集體記憶」。 香港遠足覓合團發起聯署,要求政府不止向玻璃樽徵費,更要為所有飲品容器,包括塑膠,玻璃,紙和金屬為密封容器出售的水或其他飲品,設立「回樽」制度。 現時各種飲品容器回收率極低,玻璃樽回收率僅得 10% ,膠樽 (PET) 回收率只得 14% ,可見當中有不少都是被送到堆填區,棄置在郊野公園的各個山頭上、或是隨海飄流。 目前的「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活動,由漁護署和民間組織合作,在減少垃圾方面有顯著的成果。然而,義工們行山登高時最常見的廢棄垃圾多為飲品容器。 聯署發起人指出,美國三藩市已經禁止銷售容量少於21安士的膠樽水。在美國有 10 個州已實行「回樽」計劃。在澳洲,南澳洲已實行相關計劃超過 30 年,最近被北領地和新南威爾士加入已宣布立法, 2017 年至少有 15 個國家正在積極實施容器按金退還方案,包括加拿大,瑞典,丹麥和斐濟。 近年的海灘清理垃圾行動,所做的垃圾調查發現,來自香港的塑膠
收購退港IC電子料
工廠退港IC收購,收購退港IC電子料,高價收購,誠信交易 林生 6354 6602 退港IC呆料收購,退港IC淘汰料收購,退港IC庫存料收購,退港IC盤點呆料收購,退港工廠倒閉IC電子料收購,一切退港電子IC收購。帝歐電子長期收購電子IC,數量多少不限,型號不限,收購一切電子IC,收購退港手機IC、退港數碼相機IC、退港監控IC、退港電腦IC、退港機頂盒IC、退港攝像頭IC、退港家電IC、退港數碼IC、退港車載IC、退港通信IC、退港通訊IC......如你有貨,請致電我們!帝歐百分百讓您滿意!收購IC,電子收購,可香港交貨
收購工廠ic電子零件庫存、退港庫存、海光罰沒庫存 MAXIM
本公司主要現金高價收購工廠積壓庫存、個人電子庫存、退港庫存、海光罰沒庫存、法院拍賣庫存….等。主要包含電子元器件、電子呆料、集成電路IC、二三極管、連接器、蘋果芯片、手機IC、液晶屏、藍牙塊、手機配件、PCB板等零件庫存、呆滯、報廢料…. 等。在中國深圳、香港均設立辦事處,可隨時在該地區買賣貨物及收付項。對貴公司可達到節税及環保的效果。本公司有許多配合工廠可在各地區代為採購各種電腦電子產品、降低貴公司交通往來成本,且本公司可就當地人員驗貨,也可少交易風險。 林生6354 6602
回收各類連接器庫存呆滯料
專門處理買賣回收電子IC主被 動元件庫存呆滯料及手機連接器零主件 6354 6602林生
生活中的電子垃圾到底該如何處理才更安全可靠?
電子廢物,關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家庭來說,應當不算太生疏。淘汰的舊手機、作廢的電腦、用壞了的舊式電視機或風扇……至於手機充電器、收音機、MP3等小型電子商品,更是每個家庭都不可或缺的。這些東西被用舊或用壞,預備丟掉時應當怎麽處理,也就成了困惑不少市民的難題。 “每換壹部手機就會遺留壹些鋰電池、充電器等,連同手機壹同存放在抽屜裏,現在積累了壹大堆。”談及家裏搜集的電子廢物,家住賽罕區某小區的市民張亞麗非常煩惱。記者看到,在她展現的這些廢物中,有不必的手機、舊式磁帶隨身聽、兩部家用膠卷相機。“這些在當年都是最時興的新商品,每壹件都價格不菲,可現在早過期了,簡直成了廢品。”張亞麗說,這些用舊了的電子商品丟掉太可惜,賣又賣不出去,讓她很糾結。“就連收二手家電的都不要,傳聞其間壹些電子元件裏富富含害物質。”在張亞麗拿出的壹塊手機鋰電池上,記者看到清晰印有“不可隨生活廢物丟掉”的標識,“被丟到土壤或水中會形成環境汙染,就算是出於環保意圖,我也不敢隨意亂扔。” 比起張亞麗家的小型電子商品,家住新城區的市民雲奎家中的電子廢物,則更讓他感到頭疼:在雲奎的書房寫字臺